一、硬體問題
【核心零件成本限制中國機器人競爭力】
從機器人成本來看,機體的機械結構約佔30%,50%以上的零件來自伺服系統和減速機等關鍵零件,它們決定了產品的性能、品質和價格。但目前國產機器人的關鍵零件需要進口,成本遠高於國外同類產品,特別是核心零件減速機。國內企業採購減速機的價格是國外企業價格的近5倍。
【母機瓶頸】
大多數新興國家的工業化程度還沒有達到美國、日本、德國等老牌工業國家的水準。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正在創造一條「越來越低」的拋物線。工具機行業是工業的母機行業,工具機行業質變的最終考驗是“技術上的半步製造工業”,從而滿足大多數行業的下游加工需求。日本的工具機大約花了15年的時間才完成這個過程,而一旦完成,日本的裝備製造業相當於擁有了整個製造業的火車頭。
二、問題機理:
【創造產業不能靠補貼】
目前,我國企業對購買機器人給予不同程度的補貼,以促進機器人在傳統產業的廣泛應用,這種弊端是顯而易見的:首先,由於國內機器人企業缺乏競爭力,在推廣上存在很大的差距。一批「機器換人計畫」缺乏足夠的競爭力,反而被邊緣化,進一步擠壓國內機器人企業的生存空間;二是由於機器換人計畫與本土機器人扶持政策脫節,機器完了,本土機器人產業沒有發展壯大起來;第三,機器換人模式簡單粗放,沒有策略性和全局性,沒有看到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趨勢。
三、產業發展方向:
【或許會重蹈汽車產業的覆轍?】
我國機器人產業在全球僅處於中低端水平,要趕上已開發國家,兩三年可能還不夠。但更核心的問題是產業發展方向出現問題。中國的機器人產業也將走上汽車產業的老路: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,充其量就是一個加工基地。
【翻身機會】機器人工業2.0時代,傳統核心部件將不再是“核心”,新的“核心”部件將重生。在機器人工業2.0時代,我國機器人研發應更重視資訊科技(硬體與軟體)在機器人領域的深度應用。谷歌、微軟、英特爾、思科等頂尖企業大量佈局資訊科技領域,機器人是工業2.0時代的新訊號。我國需要從戰略高度將機器人產業與智慧製造結合起來,生產更多有實際需求的高科技機器人產品。這樣,就會形成新的優勢。
【智慧時代與網路時代有本質差異】互聯、導入、大數據模型塑造網路企業成功的方式,也是智慧時代最大的障礙之一。當我們被智慧型設備包圍時,資訊透過智慧產品交換。當起點相同時,「入口」就沒有意義了。智慧時代與網路時代主要思想的根本差異在於算力的國產化,即u